肥水篇
肥水是为了培养优良藻类,增加水体内的浮游动植物的数量。其作用有下面几个方面:第一,提高水体本身的增氧能力,优化水产动物的生活环境,良好的藻相可净化水体,促进水体各种物质的循环,提高水体抗变能力;第二,使浮游植物得到必要的营养元素而大量繁殖,培育优质、适口、高营养、易吸收利用的天然饵料或二级饵料(有机碎屑);第三,肥水产品中的高蛋白,氨基酸等物质可做为养殖动物的直接饵料;第四,可提高人工饲料的利用率;第五,稳定环境,为养殖动物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。
水体中藻类的多少,受物理、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,施肥效果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。要想达到施肥的理想效果,必须综合考虑池塘底质、水体中的各种因素,我们才能有的放矢。池底部土壤的类型、营养状况与老化程度等情况不同,向水体释放的热量、营养及微量元素也不一样,继而对藻类生长繁殖影响也不尽相同。影响肥水的水体因素主要有:水温、水深、光照、水体中营养盐、水体中浮游动物数量、水中气体溶解量、水体悬浮颗粒量、水体内有毒物质含量、水体PH值、氨氮、亚硝酸盐以及水体中微生物等。
PH值 PH值的适宜直接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、微生物的活力及其对有机物降解的速度。在中性和弱碱性水体施肥,能产生最大效果,此时浮游生物繁殖最快且数量最多。若土壤和池水呈酸性反应,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恶化,有机物无机化的进程大大减慢,这样的水体施肥效果不好。此时,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清淤或施放碱性物质改变池水酸碱度,带池水酸性减弱后再施肥。
溶解氧 溶氧充足,好氧微生物吸收有机物氧化分解能力加强,为藻类提供更充足的碳水化合物等,提高肥效。若溶氧不足,水中有害的厌气性细菌大量产生,有机物在厌氧细菌的分解作用下,产生各种有机酸及硫化氢、氨氮等有害物质。同时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还原成氮气而失去营养作用,导致池塘生产力降低。
悬浮物 这里所说的悬浮物是指有机大分子、碎屑、泥土微粒等,它是影响水下光照的主要因素,悬浮物太多会导致水下光照不足,进而影响藻类的生长和种群的更替。
营养盐含量 主要是钙、氮和磷的含量和比例。钙是水中二氧化碳平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,钙含量高可以使水体固定的二氧化碳保持稳定含量,提供给浮游植物光合作用作原料。氮和磷当中以磷的有效含量尤其重要。因为氮在水体内比较多,水体里的磷却很容易被其他物质所吸附而失效,从而造成氮磷含量的比例失调,使水中有效氮无法被完全利用。低温时,水体里硅藻的含量特别高,因此在低温季节要考虑加强施用有效硅。其他一些浮游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盐类在水中一般不是特别缺乏,可以不考虑。
在以上条件均具备的情况下,我们施肥时最好是选择有光照、有风天气。
另外我们还要根据养殖对象的不同、养殖的阶段不同,而采取的施肥量及方法略有不同。判别池水是否需要施肥,首先要在施肥前先检查池水的肥瘦。通常从水色、水华、油膜以及用检测水体中的各项指标来判断水体的肥瘦程度,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。然后根据池塘的条件、水质的肥瘦、池水的深浅、养殖的方式及水平、饲养对象决定施肥量。同一池塘同一生长期中总施肥量不宜过高。因此,从清塘、放苗开始,就要拟定大体的施肥计划,并根据水中养分或通过水色判断来决定每次施用量和施肥频率。施肥原则建议“少量多次、少施勤施”。一般情况下,当水温上升到15℃以上时,就应先施基肥,要求一次性施足,以后再施追肥。当水温上升到20~30℃时,浮游植物在适宜的光照、温度条件下,繁殖期来到,需要大量的能量供应,此时也正是水产动物快速生长的旺季,施肥量要适当增加,主要是增加施追肥的次数,并注意选择在晴天中午施肥。
养之前期,由于水体中有机质缺乏,肥水选择肥水产品应以肥水118为主,同时前期温度较低,微生物代谢缓慢,容易造成藻类营养缺乏,造成水体落清,因此前期肥水应采取“少量多次”,建议前期肥水方法:肥水118+绿之源+资水120,使用此方法,肥出水色为淡绿色、黄绿色,水体藻类以小型藻类为主。此方法优点如下:
水体所培育出的藻类均为小型藻类,同时可培育出浮游动物,为养殖动物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,促进养殖动物对水环境适应性,亦可提高养殖动物体质,促进生长。
此方法所培育的底部环境为弱碱性环境,可防止蓝藻及大型丝状藻类生长。
此方法培育水体中的优势藻类为小型藻类、优势菌种为兼性厌氧性菌,在外界天气突变时,水体对外界抗变能力强。
使用此方法肥水的池塘,池塘所养的养殖动物的肠道明显粗于其它肥水方法的池塘(对虾池塘最为明显)。
养殖中期,水体中有机质开始积累,底部及水体中有毒物质开始积累,水体内微量元素大量消耗,此时,高密度养殖池塘建议肥水方法:膏动力+加佳肥+资水120,粗养模式可采取:膏动力+加佳肥+水润洁。此方法培育藻类以绿藻中有益藻类为主。此方法优点如下:
有效补充水体中微量元素,分解底部有机质转化为藻类所需营养物质,增强养殖水体的可控性。
使用此法可预防水体中有机物积累过多,造成中后期蓝藻等不良藻类大量生长。
高温期间,水体温度太高,造成菌类大量死亡,进而引起藻类大量死亡。因此,在高温来临之前,就要开始做号预防工作。高温期间,建议肥水方法为少量多次,以膏动力、加佳肥为主。
此方法优点在于:产品水溶性好,产品中小分子营养物质可被藻类直接吸收,少量多次使用,可预防因菌类死亡引起水体中藻类营养盐的不足,防止高温期间水体变清,且产品中的氨基酸类营养物质可补充养殖动物对能养的需要。
养殖后期,水体里各种营养物质充足,水体老化,水色黯淡,水体中活力旺盛的藻并不多,究其原因在于水体里菌相不平衡。因此,后期还是要肥水,但在肥水之前,要先调节水体中菌相。建议方法:先使用菌态,再根据池塘情况使用绿之源+水润洁+资水硬壳宝(或高能粒子高)或绿之源+资水120资水硬壳宝(或高能粒子高)。此方法优点:补充水体中的钙、镁等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,增强藻类活力,调节水体菌相,降低发病率,同时可提高养殖动物规格。
肥水过程中常见的问题
一、养殖过程中一般有哪些原因会导致肥水困难?
1.重金属含量超标,直接影响藻类营养代谢功能紊乱,生长受阻甚至死亡;拮抗营养物质的吸收等,从而使藻类不能繁殖。建议:使用氨基酸解霸后,再使用肥水118+绿之源或膏动力。
2.亚硝酸盐、氨氮等偏高。建议:使用氨基酸解霸+底舒安,夜间撒增氧颗粒,第二天使用亚氨必解,2-3天后使用绿之源或膏动力进行肥水。
3.有青苔、浮苔、泥皮等,营养元素被夺取,藻类无营养可吸收或吸收量不足。建议:先使用青苔速灭杀掉青苔,2-3天后使用底舒安第二天使用肥水118+资水120。
4.消毒药用量过大,严重杀灭有益藻类和微生物,使其无法繁殖,培不起水色。建议:第一天使用氨基酸解霸,第二天使用肥水118+加佳肥+资水120。
5.矿物质、微量元素等不平衡,致使水体营养不足。建议:肥水118或绿之源+高能离子钙。
6.水体中浮游动物较多,藻类被大量摄食。建议先杀死部分浮游浮游生物,然后引进含藻种的外源水后使用解毒应急安解毒,第二天使用加佳肥或膏动力+肥水118.
7.水中温度低、光照不足等外界不利因素,藻类分裂繁殖速度受到限制,水色不易起肥。建议:将资水120用红糖浸泡后,配合绿之源或膏动力+肥水118.
8.新开发池塘,水中有机物少,水体难肥且维持时间短。建议:初期肥水加大剂量使用肥水118,同时配合绿之源+水润洁。
二、 何为施肥八忌?
1、忌闷热天气施肥 2、忌浑水施肥
3、忌化肥单施 4、忌盲目施肥
5、忌固态化肥干施 6、忌厌食时施肥
7、忌一次施肥过量 8、忌用药同时施肥
三、在养殖中后期什么情况下应适当追肥?
养殖中后期,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水质清瘦、透明度高,这样会增加养殖动物的应激性,使其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,这时应适当补肥,以免养殖功亏一篑。
①使用杀藻剂后或消毒剂后,可先用解除毒性氨基酸解霸,再进行肥水。
②水质或底质突然恶化,造成倒藻时,先用解毒应急安解除藻类毒素,2~3小时后用底舒安改良底质。然后在进行肥水。
③天气突变造成水质发清时,先换部分新水,天晴后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肥水和改良水质。
④进水带进有害物质,处理方法同①。
⑤高温或下雨后水体分层缺氧导致有益藻类死亡时,引进外源水,然后使用加佳肥、绿之源或膏动力进行肥水。高温期间有肥度的水体建议每3-5天使用一次绿之源或加佳肥,防止水体落清及水体分层。
⑥养殖后期水体老化、分层。建议:上午使用底舒安,下午使用菌态,第二天使用绿之源或膏动力。